新闻动态
虹鳟为何 一定要傍“本田轿车三文鱼”的大名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2-27 23:30:21    文字:【】【】【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13家相关单位成立标准起草组,发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规定了三文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在这个团体标准中,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虹鳟鱼正式被归入三文鱼行列。

  按照消费者约定俗成的理解,三文鱼一般就是指可以作为刺身生食的大西洋鲑鱼。大西洋鲑属于海水鱼类,而虹鳟则属于淡水鱼类。从这一点来看,两者的差别是巨大的。但是,无论大西洋鲑还是虹鳟,切分之后的鱼肉都是红白相间,几乎无法区分。

  好在所谓团体标准既不是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根本不具备强制性。也就是说,拿虹鳟充当三文鱼,那只是这些企业和协会自己的游戏准则,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完全可以不加理睬。

  话虽然这么说,在消费者话语权不彰的现实中,“虹鳟就等于三文鱼”的说法一旦流布开来,对消费者经济利益和健康利益的伤害不容低估。有争议的时候,正是监管部门应当明确表态的时候。比如在美国,就没有此类争议,因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文规定,虹鳟不得标注为三文鱼。虹鳟到底能不能作为三文鱼提供给民众生吃,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争议,更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终止争论的最佳方法,就是由监管部门给出权威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另据媒体报道,有专家称,虹鳟不是三文鱼……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方法适用于海水鱼。

  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此一争论,由今年5月的一则媒体报道意外引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将虹鳟纳入三文鱼,算是对相关争论给出了一种答案。只是,这只能代表水产流通行业的看法,团体标准也不具有强制性,再说由虹鳟养殖企业参与制定,其公正性也难免存疑。很显然,希望由团体标准来止息争议不太现实。

  综合各方意见和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将虹鳟划入三文鱼,疑问是很明显的:在研究和学术角度,有专家称,虹鳟鱼和三文鱼并非同类鱼,前者是淡水鱼,后者是海水鱼;在消费者的惯性认知中,三文鱼就是一种可以生吃的海水鱼,在国内通常特指大西洋鲑。那么,突然多出一个“国产三文鱼”,消费者自然心存芥蒂。

  这次团体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也就是说,到底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应该让消费者心里有数,有可选择的权利。这对于避免引起对消费者的误导,无疑是必要的。可这一技术性操作,并不能掩盖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以及相关喂养、运输、销售的过程,又如何保证安全。

  虹鳟鱼到底能不能生吃,除了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背书,似乎无明确的权威科研数据支撑。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而按照专家的说法,“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得多”。不过,这种说法仍只是相关专家的态度,市场监管部门更有必要给出更权威的标准金洋5娱乐

  退一步讲,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并不影响虹鳟鱼本身的食用和市场价值。因此,此一问题的争议,不应该演变为对虹鳟价值的否定。在争论之外,有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虹鳟的养殖公司而言更显重要——既然虹鳟自有其价值,那么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或者说,是否一定要生吃才能证明虹鳟的价值?

  面对争议,行业协会与企业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团体标准的局限性,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于三文鱼产地的标注,在不具有强制性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其执行效果?引发三文鱼与虹鳟之争的一个导火索——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产自青藏高原,过去消费者就大多不知情。这种低透明度的市场信息生态,不仅对消费者不利,恐怕也不利于虹鳟鱼市场的长远发展。

  另外,虹鳟与三文鱼之争,其背后还有更深的背景。有媒体披露,“水产造假严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2010~2012年间,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在美国的一项调研发现,21个州的零售和餐饮提供的鱼类有33%是虚假标注;2016年,一项综合了来自55个国家的200多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20%的鱼类样品存在虚假标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希望虹鳟与三文鱼的争论从行业到监管部门都能够有权威结论,更期待它能够撬动水产品监管的升级。

  今年5月,一则“我国青藏高原养殖三文鱼已占国内三分之一市场”的新闻,引发“虹鳟并非三文鱼”的争议。近日发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国产虹鳟列为三文鱼。看到“标准”制定者名单后,网友炸锅。

  这份“标准”,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这13家企业,有三文鱼养殖商,也有三文鱼加工商。虽说是利益相关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由它们来制定“标准”,本也无不妥之处。而网友炸锅,原因在于以制定标准的形式,将虹鳟划入三文鱼,有“指鹿为马”之嫌。

  此前,虹鳟和三文鱼所以引发名分之争,是因为相关企业将淡水养殖的虹鳟,作为海水三文鱼销售。事实上,虹鳟和三文鱼之间不仅存在较大价格差异,口味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淡水养殖的虹鳟生吃的风险较大。对消费者来说,吃了冒名为三文鱼的虹鳟,不仅要多付钱,还承担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这样的“标准”,不但没抓住虹鳟和三文鱼名分之争的焦点所在,反而因其将虹鳟列为三文鱼,模糊了两者的界限,很容易误导消费者的选择并伤及消费者的权益。难怪有网友表示,从此对国内三文鱼说再见。

  不仅如此,“标准”将虹鳟列为三文鱼,也会给整个国内三文鱼市场带来不良影响。正如“标准”编制说明中所言,今年5月的国产三文鱼事件,引起广大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寄生虫问题的担忧,不仅对产业和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给消费者信心带来不良影响。道理确实如此。因为名实不符,短期内伤害的是消费者权益,长期看受伤的还有整个市场。

  另外,按照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说法,虹鳟肉质美,颜色鲜艳,各种指标都比三文鱼高多了。既然如此,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及13家企业来说,当下要做的不是将虹鳟和三文鱼混为一谈,而是澄清虹鳟及三文鱼的本来面目,将知情权选择权还给消费者,让他们明明白白消费。让虹鳟以其真面目赢得消费者,而不是冠以三文鱼之名误导消费者,才是平息虹鳟和三文鱼名分之争、增强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市场信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正途。 (南京日报)

安信13娱乐女鞋生产企业 Copyright(C)2009-2010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